嗨热线网 > 金融 >

中美关系交恶,使得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出现更深

2022-11-09 23:31

中美关系交恶,使得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出现更深层次的转变。英媒《经济学人》认为,贸易模式变化的最大赢家,是以越南等东盟国家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学人》随后揣测称,长此以往,中国在亚洲供应链的重心位置可能会被上述国家所取代。

【东南亚地区对美国的贸易增长,也可以看做中美经贸关系的延伸】

《经济学人》如此观点,还是过于想当然了。它其实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表面上来看,亚洲新兴经济体似乎被美国当成中国的“替代品”,但实际上,无论是东盟还是印度,严格意义上来说,其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中美贸易之间的“中介”,并没有取代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这几个国家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其实也是沾了中国产业链转型的光。

根据美国政府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该国的进口份额自2018年以来增长了三分之一,但如果细分到具体领域的话,其实并不均衡。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数据仅比四年前的水平高出6%。美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也乏善可陈,自2018 年以来仅增长12%,也许有所谓“盟友支持”的因素可能,但更多的是美欧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而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分别增长了39%和34%。

【美国进口数据表,横向是百分比增长,纵向是整体进口占比,中国增长最小,但占比仍然很大】

而要说增长最明显的,则是亚太地区。自2018年以来,孟加拉国和泰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80%以上;而号称“世界工厂第二”的越南对美国出口增长了170%以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增长超过60%。

作为参考,在这4年时间里,中国在美国进口中的份额比重下降了4个百分点,从21%降至17%。中国过去占亚洲对美国出口的近一半;现在它只占三分之一多一点,这部分差额,就向东南亚以及南亚地区转移了。

【印度对美国的出口显著增长】

当然,中国也在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更多产品。今年前九个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份额与同期相比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东盟在中国进口中的份额增长了两个百分点,数据上的消长刚好可以吻合,但变动仍然有限,这说明中美经贸关系之稳固,是一两届美国政府的草率政策难以动摇的。

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今年中国在美国进口的非关税商品中,所占的份额从36%上升到39%。而对于征收7.5% 关税的商品,中国的份额从24%下降到18%。而对于那些受到高达25%关税的产品,中国的进口份额从16%下降到10%。这就能说明,中美贸易关系其实处在一个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美国政府想“脱钩”,并没有那么简单。

【东南亚地区从中国这边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向美国出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贸易数据的变动,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比较有限。这是因为俄乌冲突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持续时间相对而言也没有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那么久。而供需关系的变化与转移又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因此,俄乌冲突方面的因素,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表面上看来,以东盟与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似乎成为了中美贸易战当中的最大赢家。但其实不然,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东盟国家与美国间的贸易模式,实际上是从中国进口原材料,进行二次加工之后,再向美国进行出口。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让东盟与印度获利不小,但还不至于说取代中国】

可以这么说,东盟与印度之所以能从中美贸易战中得利,恰恰是因为其与中国本就紧密的经贸联系,借助中国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以及相对全面的工业结构,部分承担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份额。试想,如果离开了中国的供应链物流以及原材料,东盟国家还能向美国出口什么东西呢?

因此,无论东盟还是印度,亚洲新兴经济体对美国的出口增长,某种意义上可以能视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延伸。《经济学人》贸然解读为这是在供应链体系中“取代中国”,无疑过于肤浅,也小看了中方的实力与格局。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