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金融 > 理财 >

地产人,最惨打工人

2023-12-15 12:53
在地产行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陆敏(化名),是一家出险民企的项目营销负责人。经历了几次楼市周期,从未预料到会面临如今这样“躺平”的局面。
 
在过去,即便市场不景气,大家总是充满干劲,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积极推动销售。但今年,公司内外的问题让陆敏深刻认识到,再怎么努力,也未必能迎来理想的结果。
 
市场不好,销售回款不理想,为了保交楼和维持现金流,公司被迫停止了一切不必要的现金流支出。即便项目有宣传和发声的打算,公司也会明确告诉合作方所有投放都需以成交效果为标准,并且费用需要一年后才能回款,甚至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最终回收。接受这样的条件,才能继续推进。
 
陆敏表示,尽管公司经营遇到困难,营销的工作还在正常推进,但只发底薪不发绩效已成为众多民企的常态。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在这样的氛围下,团队的士气跌至谷底。公司拖欠一两个月薪酬已经算是比较仁慈的了,也有些公司甚至拖欠了将近半年。
 
这两年最大的感触是,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裁员,吃过多少顿散伙饭,公司在珠江新城的写字楼已经腾空了整整一层。幸运的是,公司的赔偿相对还算合理和到位,陆敏竟有些羡慕那些被裁员的同事,因为她担心公司后期没钱赔偿。据她所知,一些公司在裁员时,赔偿还要分期发放,选择一次性支付就必须打折扣,甚至有6折、7折的情况。
 
市场持续低迷更是让人心生沮丧。尤其是今年7~8月,市场跌至冰点,楼盘价格战愈演愈烈。好不容易跟公司申请降价2%,可第二天却发现竞品降价了5%,第三天又有另一竞品降价10%。在价格竞争之后,又开始比渠道分销佣金,竞品率先提高点数带客量飙升,但如果分销成本过高,我们压不住费效线。市场心态普遍是“买涨不买跌”,如果降价是解决之道,那市场上早就没有卖不好的楼盘
直到9月,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市场才勉强恢复信心,金九银十的忙碌却依然较往年有差距,而且大家都预料到这会是昙花一现。公司方向明确,继续降价尽快出货,错过了这一波,后面的情况只会更加困难。
但令人头疼的是,即便价格能够胜过竞品,购房者也会担心公司的财务状况,担心房子会烂尾或者存在质量问题。任凭销售人员如何劝说,客户也宁愿去购买央企国企的楼盘,最终导致房子卖不出去,公司无法回款,形成恶性循环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TOP50房企中,央企国企销售额平均增长8.2%,稳健民企销售额平均下降6.8%,混合所有企业下降15.3%,出险民企下降48.0%。

表:2023年1-11月TOP50中不同性质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

 

图片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陆敏坦言,作为营销人,面对公司没有营销费用的支持、市场价格战、团队不稳定士气低落等问题,也曾考虑过辞职。但公司企业文化简单、以业绩为导向。如果去央企国企,很担心不能适应他们的工作氛围。转行风险太大,许多同事离职后转行最终还是回到地产行业。离职的同事中,年轻人选择考公或考研,中年人拼命找机会进央企国企“卷”,而一些不愿意降薪降职的则选择创业。
一句话总结2023年,“工资打5折,工作量也打5折。”以前公司总是开“夜总会”,周六上班成为例行公事,周日勉强能休息一天,也要抽空一两小时回去项目看一看。现在工作状态完全不同,准时下班,非节点周末双休,批假也更加容易。
展望2024年,陆敏表示年终奖早就不抱期望,只希望每个月能准时发工资

02

 “避风港”央企国企不是“铁饭碗”

风急浪高,大船更稳。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58家典型上市房企中,共有50家房企进行减员,累计减员超23万人。裁员比例较大的基本为民营房企,少数员工人数增长的房企多为央企国企。
从民企跳槽到央企国企,成为许多地产从业者近年来最大的心愿。然而,市场低迷,寒气无差别地袭向更多地产人,包括以稳健著称的央企国企。
去年,李星(化名)从民企跳槽到央企,担任策划经理一职。央企给李星最深的印象是内卷日益严重,公司制度繁琐。为了体现个人价值,只能拼命刷存在感。与过去相比,加班时间更长,承担的工作更多,而汇报的频率也更高。公司内还存在各种内部排名,甚至精确到每周。一旦排名落后,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会议、报告和整改。
实际上,目前大多数央企国企都在不断扩大规模。克而瑞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房企投资格局以央企国企为主,尤其在核心城市几乎采用“全面撒网”策略。百强房企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的21家企业中,民企只有3家,另有3家混合所有制房企,其余全部为央企国企

 

图片

 

而规模化、市场化的趋势必然要求更多优秀的人才。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目前头部房地产央企不断加强市场化人才引进,为业绩提升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头部央企外部高端人才引进以接近市场的高薪高职级岗位为主,如营销、投资、产品等岗位,来源主要为行业内头部企业,其中来自民营房企的较多。预计未来这种趋势仍将持续,资源丰富并且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地方国企也会采取相似策略获取人才资源。
 
尽管大家普遍认为央企国企是理想的“避风港”,即便降薪降职,也有人愿意挤进去。但真的是“铁饭碗”吗?
 
李星透露,公司近年也经历了多轮区域架构调整,调岗轮岗频繁。或许在前几年,这被视为员工重点培养的机会,但最近两年的调整往往让被调岗的人感到无所适从,也意味着人员流失的可能性增大。比如策划岗,今天或许在这个项目,两个月后就可能调到另一个项目,一年内经历三四次项目变动司空见惯。每一次的调岗轮岗都会伴随着直属领导的更替,从而增加了工作的不确定性。
另外,公司特别注重人效比,人均效能非常高,一方面是因为一个人要做两三个人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整体薪酬水平相对民企较低。再加上今年市场不景气,公司对绩效的发放也是一团迷雾,从不提前公布。每月的工资发放就像是开盲盒,最终拿到手的工资远低于当初的Offer。
2023年一句话总结为“城墙内外,各有辛酸”。李星表示,他也羡慕墙外的人,民企经历多轮优化后仍然留下的人基本上都是核心骨干,相信阵痛终将过去。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