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旅游 >

坐落在湘西的大山深处的古村落、双凤村

2020-12-23 17:49

双凤村坐落在湘西的大山深处,原名“双且”、“桑栖”、“双栖”或“爽切”,土家语是“两只凤凰”的意思,以村北、村西两座山峰状如凤头而得名。

这里古木参天、竹林掩映,一条小溪沿村寨自上而下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吊脚楼,现了“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的居住特点。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岛”,唐代传承千年不断

在建国后5年代的民族识别中,民族学泰斗潘光旦、语言学家罗常培等数十位专家学者曾在这里进行专访,将双凤村作为样本村,搜集整理了大量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特质的资料,并以此为据于1956年正式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因“土家文化传承千年不断,民族图腾象征功不可没”的典型特质。被众多民族学、民俗学专家公认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岛”,唐代传承千年不断

据村中古石碑记载,在唐代就已建村,历二百余代,两千多年。现有全村都是土家族,以田、彭两姓为主,是整个湘西土家族风俗保存最完整的两个村寨之一,也是土家族现存为数不多的民族古文化遗存地,至今仍保留着自身的民风习俗,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历史文化的再现和缩影。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岛”,唐代传承千年不断

如今,村人不清楚老祖先是从何时迁来的,只知最早有彭氏两兄弟和一田姓男子结伴来到此地,然后繁衍生息。后来,彭氏兄弟家族人丁兴旺,人口比田姓兄弟要多。因为双凤村地方狭小,容不下更多的人,所以,从双凤村向山下先后发展了7个村子,因八寨中有七寨以彭姓为主,一寨以田姓为主。长期以来,彭田二姓结为异姓兄弟,田姓原附于彭姓,习称“七寨半”,现在则称“三乡八寨”(在行政规划中八寨分属于三个乡镇管辖)。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岛”,唐代传承千年不断

土家族爱群居,双凤村建筑也非常独特,村内建筑全部为木质结构,多为转角木楼。木房沿小溪两侧选地而建,多为四排三间,五柱八棋或四柱三棋。转角楼群嶙次排列,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岛”,唐代传承千年不断

摆手堂是双凤村的标志性建筑,走过接龙桥,就是摆手堂。“摆手舞演绎刀耕火种,毛古斯再现洪荒狩猎”,摆手堂大门两旁这副对联成为游客到双凤村了解土家文化的第一印象,字里行间中展示着土家人的民族气慨和特质。摆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跳摆手舞的“廊场”。只有土家族聚居的中心村寨,才建有摆手堂。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岛”,唐代传承千年不断

摆手舞,是对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拖野鸡尾巴”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种苞谷”等;舞姿粗犷大方,刚劲有力,节奏鲜明。

此外,还有茅古斯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古斯,土家语,意为“浑身长毛的打猎人”。茅古斯舞,即那些“浑身长毛的打猎人”的歌舞。千百年前,它是湘西大地上的土家先民“毕兹卡”日常的舞蹈。如今,它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最远源头”。茅古斯,与其说是一场歌舞,不如说是一个古老民族与天、地、神、祖的一次虔诚对话。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岛”,唐代传承千年不断

从这里流传出去的土家茅古斯、摆手舞被称为“人类戏剧活化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土家人的文化遗俗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它既是土家族现存为数不多的民族古文化遗存地,也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历史文化的再现和最精彩的缩影,它所蕴含的古老而灿烂的土家族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土家族的“博物馆”和“基因库”。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