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科技 > 智能 >

“AI+医疗”如何质变:人工智能企业抱团突围?

2021-05-11 13:59

伴随着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AI+医疗”成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注焦点。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大幅减少医院的工作量、缩短诊断时间,还能帮助基层医院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疾病早期提前发现、及时治疗,降低个人、家庭及社会医保负担。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帮助制药公司大幅度缩短制药时间,降低研发成本。

目前“AI+医疗”各类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获得重大突破,发生质变,各大人工智能公司将会获得巨额回报。

为了抢夺市场,提前布局相关赛道,微软在今年4月豪掷197亿美金收购人工智能公司Nuance,后者第一大收入来源就与医疗相关。

在国内,包括BATJ、科大讯飞、云从科技、冰鉴科技、云知声等在内的各大人工智能公司都积极参与医疗行业。北京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吉林大学(智能医疗研究中心)等一些高校还专门成立智慧医疗研究院,并与企业、医院、国外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学)深度合作,寄希望在该领域获得突破。

然而,学术研究如火如荼、企业投资方兴未艾之际,“AI+医疗”的商业化进程却低于预期。医疗AI先锋企业——IBM Watson更是因为前期投入过多、商业化不理想而传出要被IBM出售。此外,国内的相关研究同质化严重,存在资源扎堆、恶性竞争现象;AI仪器功能单一,也难以满足医生多样化需求。

面对“AI+医疗”的巨大市场,人工智能企业该从哪里切入?商业化进程如何?医院、医生和病患真的愿意为AI技术买单吗?

一、发展史:“AI+医疗”步入深水区

“AI+医疗”在21世纪之前发展较慢,几乎没有商业化产品。进入21世纪之后, “AI+医疗”才开始快速发展。国外以Watson、Nuance、Google Health为代表,国内科大讯飞、腾讯觅影、阿里健康等企业起步早、投入多。

1、国外,“AI+医疗”的发展冰火两重天。

Watson成为IBM“弃子”的传闻令医疗AI行业跌入冰点。目前获得批准的AI医疗器械也少得可怜。2020年9月,《NPJ Digital Medicine》发表的文章提到:目前可以找到的FDA批准的基于AI/ML的医疗器械软件只有64款。”

而微软宣布197亿美元收购人工智能公司Nuance,又显示出行业火热的一面。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微软收购Nuance的一个重要原因是,Nuance 在医疗等领域的语音交互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核心业务之一是对医患谈话进行转录形成电子病历并据此提供辅助诊断服务。根据微软的数据,无论从医师医院覆盖率还是从产品性能上来讲,Nuance 的产品在医疗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AI+医疗”如何质变:人工智能企业抱团突围?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