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文化 >

让贝多芬在维也纳爆红的钢琴协奏曲

2020-03-19 14:56

“协奏曲”(Concerto)从其词源中解读,包含了“竞争”、“协作”、“比赛”等涵义,最早以器乐伴奏的声乐形式出现,从巴洛克时代开始,出现了一件或多件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大协奏曲”,到了古典主义时期,“海顿爸爸”的大量作品确立了“器乐协奏曲“的形式。

其中,钢琴协奏曲是音乐家们尤为钟爱的一种,并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手中达到高度成熟。而贝多芬的五部标号钢琴协奏曲不仅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更为这种音乐形式注入了更多思想性与哲学性。

01

本该是第一部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享誉世界的“音乐之都”——维也纳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件“诡异”的事情,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797年前后,而《第二钢琴协奏曲》居然创作于1795年前后,难道说是贝多芬穿越了?

当然不是。

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版权保护机制。初到维也纳的贝多芬除了作曲,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也是一大收入来源,而他所谱写的钢琴协奏曲如果太早出版,则很可能可能会被别的同行拿去演,自己的“垄断市场”就可能不保,所以他的前两部钢琴协奏曲都是在自己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出版的。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作品顺序是按照乐谱出版的时间来排序,所以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先来听听这部具有典型“维也纳传统”的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

02

乍一听是莫扎特写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凭借《第二钢琴协奏曲》等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贝多芬不仅迅速走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舞台中央,还火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为了给巡演增加节目,贝多芬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如果莫扎特听到可能得会心一笑

,尤其是第一乐章进入再现部之前的过渡,装饰音完全是莫扎特快板乐章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莫扎特的“死忠粉”,贝多芬确实也二度创作过莫扎特的作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同人作”。在贝多芬之前,器乐协奏曲的华彩片段(Cadenza)都是留白给独奏家自由发挥的,但现代演奏家常用的莫扎特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 .466)华彩片段,其实是贝多芬续写。

03

“脑洞大开”的《第三钢琴协奏曲》

▲而立之年的贝多芬,鲜明的个人风格逐渐形成

从1800年完成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开始,贝多芬的创作逐渐超越时代,在协奏曲中加强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分量,以钢琴的织体来主导音乐的发展,从而使音乐更加气势恢宏。

第一乐章的主题创造性地以钢琴模仿定音鼓的音色,定下自信有力的基调。 第二乐章广板主题充满动人的遐思,将钢琴的美妙音色完全融于管弦乐团。

第三乐章回旋曲则欢快且激昂,钢琴在管乐推动下奏出华丽的琶音,单簧管主题也增加了田园气息,其后的赋格乐段将作品引向高潮,钢琴以连续八度炫技过后,音乐在灿烂辉煌的气氛中结束。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