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文化 >

人是一种被悲哀,深深包裹的动物

2023-11-10 01:55

之所以印象很深,是因为这首诗传达出绝望的人之命运——与天地恒久的大自然相比,那些去看风景的人,最终都被时间运走,被大地吞没。

几个月前,在读到塞巴尔德诗集《自然之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却夹杂着更复杂的心绪和出人意料的新发现——本文开篇引诗中那些“消失”了的人们,从塞巴尔德在诗集里描述的一位身世扑朔迷离的画家开始,纷纷从各种隐秘的角落现身,以奇特的方式继续活在塞巴尔德的笔下,活在历史的褶皱里,活在各种匪夷所思的面孔和姓名背后。其中不仅仅有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家格吕内瓦尔德,也有18世纪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时代的博物学家施特勒、探险家白令,当然也包括隐藏于另一位叙述者身后的塞巴尔德本人隐秘精神生活的经验记忆。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1970年起任教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2001年因车祸去世。代表作有《奥斯特利茨》《移民》《土星之环》《眩晕》等。

 

《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作者:[德国]温弗里德·塞巴尔德,译者:任昱璞,版本: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

人的“僭越”:奇妙换脸术

毫无疑问,塞巴尔德就是那种无视陈规的创作者。他在出版小说时就已经开始动用非常手段——将大量的照片与文本杂糅在一起,而文字像小说又像散文,制造出既真切又超越现实的效果。我将他看作是永远在探测人类灵魂边界的人,因为他一定首先抵达过极端且危险的精神疆域,无论它是思想的还是感受的。

他的诗集《自然之后》是处女作,这部由三首长诗组成的诗集中,最早发表的是《我若在海极留下》(1983),三年后发表《俨然阿尔卑斯山的雪》,1987年发表《幽暗的夜晚启航》。有意思的是,三首“传记诗”在结集出版时,按照诗中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又重新排序,于是写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的《俨然阿尔卑斯山的雪》就放在了第一篇。

为了让读者不至于在迷宫般的人物关系中迷路,诗集附上了整整十八张据说是格吕内瓦尔德的画作。除了其中一张是疑似画家的自画像之外,其余十七张全部都与塞巴尔德诗中写到的人与事有关。为了弄清楚格吕内瓦尔德的来龙去脉,我和译者一样恶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史,以及论者对他影响甚巨的《伊森海姆祭坛画》的评述。诗集附印的这些画作,则为探测这首诗的秘密提供了线索。仅翻阅资料就花去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这些阅读极为有效地帮我厘清了善于布置迷阵的塞巴尔德的思路。譬如,《俨然阿尔卑斯山的雪》在第一章短短五页的诗行里,涉及的人物已有二十七位之众。读者须有侦探般的专注和细心,才能在这样的“众声喧哗”里,辨听到那位低音领唱者的叙述:德国巴伐利亚州林登哈特教区教堂祭坛画左翼的画面上,是身披铁甲的圣乔治。他——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