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文化 >

谈谈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焦点

2021-12-27 22:08

  一、匈奴与西汉不同的生存方式令双方狭路相逢

  其一:匈奴受生存环境限制习惯劫掠为生

  匈奴人生于草原,以游牧打猎为生。由于草原环境的变化无常,他们习惯了漂泊,更没有办法像农耕文明之下的西汉百姓那样依靠土地过上富足与安定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学习骑射等一系列野外生存的技巧,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彪悍的脾性。

  游牧生活极其不稳定,没有储存的习惯,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只能忍饥挨饿。为了摆脱自身粮食不足的困境,匈奴人开始依靠自身的武力过起劫掠的生活,而拥有大片土地粮食富足的西汉边境城池便成了他们眼里的肥肉。时不时地就来到这里烧杀抢掠打秋风。

  在崇尚弱肉强食的他们看来,手无缚鸡之力的西汉王朝就是他们食物链的底层,应该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们的宰割。在西汉王朝眼里无比卑劣的行径,在匈奴人眼里却是游牧部族里再平常不过的游戏规则。

  其二:农耕文明的西汉崇尚安宁尤为富饶

  与游牧部族的匈奴人不同,有着优渥土地资源的汉人,不需要为生计颠沛流离,土地将他们牢牢锁定,久而久之便习惯了安逸与随和。虽然,自然灾害的侵袭亦不能逃脱,但在西汉初期清净无为的治理下,民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都迎来了飞跃。农耕的生活方式对季节与环境的稳定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安宁与祥和是这种文明的主基调。

  不同于草原部族的随性与恣意,安稳的生活也使得西汉王朝思量甚多。泱泱大国,牵一发而动全身,稳步前行才是上策。富足的物资更是为西汉的文化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西汉的富饶也为自己带来了灾厄,它令游牧部族垂涎三尺。

  中原之主的西汉王朝,同样也不容许他人轻视践踏,汉高祖为此不惜亲征匈奴,然而却败于匈奴人的铁骑之下。为了维持王朝内部的安稳修养,西汉王朝只能付出和亲、钱财以及忍受边境滋扰的代价。

  二、匈奴亡于自身的骄傲与对西汉的小觑

  其一:西汉的求和里藏着隐忍与蛰伏

  不得不承认草原马背上成长起来的匈奴人,确实比被土地圈养的中原汉人要彪悍勇猛许多。且他们的骑兵作战灵活,攻击力极强,在初期的对阵之中确实压制着西汉王朝,轻易便收拢了诸多西汉城池。但是他们小觑了中原人的力量,只以为对方彻底被征服变成了任自己宰割的羔羊。

  孰不知,这不过是一种策略,折服与隐忍的背后是暗自积蓄力量的绝地反击。如同越王勾践一般,看似失去尊严放弃了抵抗,其实那些折辱与忍让全部化作内心报复的仇火,只等恰当的时机将蔑视践踏过自己的人斩尽杀绝。作为睥睨天下的西汉王朝为了自己的威严尊荣,绝对不会放过匈奴,可游牧文化熏陶里的匈奴并不能体会。

  在他们看来,自己不过是向富饶的西汉求取一些钱财物资,并没有损伤西汉王朝根本的意图。西汉王朝决计不会因为这些折损,不远万里奔赴荒漠与自己争斗。这样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合算,对于游牧部族而言生存是最紧要的,而农耕文明孕育出的西汉王朝更想找回自己的尊严。

  其二:蛮力可以击败对方但不可征服

  游牧部族的管理理念简单粗暴,那就是凭借武力征服对方,一旦对方选择臣服,他们也就会欣然接受对方不再计较与怀疑。草原文明很有江湖的意味,以武会友,最强者为武林盟主,号令整个草原。曾经的恩恩怨怨都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但西汉王朝却不愿意承认匈奴的一厢情愿。虽然输给了对方,暂时要向匈奴求和,但内心从来不将这些蛮族放在眼中。

  这就是农耕文明带来的归属与自傲,世世代代传承在这片土地上,厚重而绵长,不曾断绝的历史述说着自己的强大与正统,这些先祖的荣耀与硕果不容许他们向任何人低头。而这些空有武力,没有历史没有文字的野蛮部族根本不配得到西汉王朝的尊重即使是平起平坐也没有资格。农耕经济带来的安稳,令西汉王朝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将不知天高地厚的匈奴人踩在脚下。

  三、为何匈奴与西汉争锋相对直至你死我活

  其一:各有强国骄傲不愿为他人附庸

  西汉王朝有着安稳农耕经济带来的富足,以及源远流长的华夏正统地位。论出生与能力,草原蛮族的匈奴都没有可比性。想让西汉王朝对匈奴俯首称臣,那是绝无可能。虽然匈奴没有西汉的实力与文化,但是拥有绝对武力压制的草原狼自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信仰与骄傲。所以,这两个格格不入的王朝必然不会甘愿成为对方的附庸。

  那些求和与暂时的安宁都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只要匈奴继续存在,他们对西汉王朝的索取与折辱就不会停止。这些积怨累积在心底,迟早会有承受不了的一天,最终全面爆发。虽然,人们几乎都会将西汉与匈奴的连连征战归结到汉武帝的好大喜功身上。其实汉武帝不过是西汉王朝统治力的执行者,只要西汉王朝自身不衰落走到强盛的一天,那么它终将要和匈奴一战。这也是渴求安宁尊严的农耕文明对野蛮游牧文明滋扰的必然反抗。

  其二:卧榻之内岂容他人酣睡

  匈奴的强大与滋扰对于西汉王朝来说,就是它身上必要除之而后快的原罪。在中原王朝的群雄逐鹿里,从来都不会允许与自己力量比肩的存在。一山不容二虎,权利不够集中,难免出现分歧继而引发混乱。所以,西汉王朝在强大起来后,对于匈奴的包容度越来越低,反抗心理越来越强,这些都源自于中原王朝求生的应激反应。

  卧榻之内岂容他人安睡,面对并未显示威胁出生入死的兄弟,赵匡胤选择了杯酒释兵权永绝后患。而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为了自己的安稳,几乎将所有开国功臣屠尽。这是看似温顺和缓的农耕文明孕育出的阴狠与残忍。因为它无比渴求安稳,所以不惜将所有隐患消灭。

  对于不断滋扰且实力强悍的匈奴人,西汉王朝自然是担忧不止。为了彻底击溃西汉王朝将潜力悉数挖掘,征服荒漠,训练铁骑,即使客死异乡也要将潜在威胁彻底去除。

  其三:游牧部族的战斗直接而决绝

  面对西汉王朝的雷霆之势,匈奴人虽然倍感惊讶,但是做缩头乌龟那是绝无可能的。借着自身对环境熟悉的优势,西汉大军不断被埋入黄沙之中,这些曾经的绵羊也开始展现令匈奴人胆寒的血性。匈奴人原以为,这些汉军不过卖弄下威风,将从前折损的钱财讨要回去便会罢手。可他们渐渐发掘,这西汉王朝是要将匈奴彻底屠戮掉。

  在汉军的不断输入打击下,匈奴的游牧经济终于无力支撑庞大的军事输出,开始呈现溃败的局面。但他们并没有学习西汉王朝曾经的求和策略,对于草原狼来说,战斗就是他们生存的全部意义。直接而决绝,没有那么多的九曲回肠。一个一心复仇,另一个又做不出服软姿态,战火只能越烧越旺,仇怨也只能越积越深。除了你死我活,他们都再无退路。

  四、总结

  再是勇敢的草原狼,国之将亡的时刻,也注定有人愿意屈服渴求生存。分裂出来的南匈奴最终归顺了西汉王朝。而倔强的北匈奴带着匈奴人的骄傲与血性彻底埋没于黄沙之中。成为绵羊还是成为草原狼全都在一念之间。从匈奴与西汉的战与和里,人们不难看出野蛮只能得一时的畅快,智慧与文明才具有长生的力量。

  不可否认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更加安稳适宜生存,但是褪去生存的蛮力成为温顺的羔羊并不是明智之举。西汉最后的一击依靠的还是蛮族的力量。无论在哪种文明里生存都不要选择被彻底驯化,否则只有被宰杀的命运。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